不久前,“解放七代卡車巡游”活動獻禮中國一汽70成立周年,激起了全社會共同的解放記憶、解放情懷。作為一汽的“根”,解放每一款、每一代產品都是時代經典,映射著民族汽車工業“追風趕月”的進程。今天,讓我們跟隨21世紀初“國內最暢銷的卡車”——解放J4的車轍,回首一汽解放追趕世界卡車先進技術的崢嶸歲月。
解放調整產品結構
20世紀末,我國高速公路迅速延伸,大宗貨物運輸從以鐵路為主向以公路為主轉移。在1998年國內外環境的影響下,政府提出擴大內需的構想,增加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這些變化促使中重型載貨車市場持續快速發展。一汽也在此時通過增加發動機排量、加重后橋、加厚大梁等舉措,開發出中重型卡車。
彼時,國內不少卡車廠家采用全盤引進技術或者與國外知名企業合資的方式迅速提高自己的卡車制造水平。作為共和國汽車產業的“長子”,一汽人最終還是選擇了一條充滿艱辛的道路——走自主之路。為了開發出平頭卡車,一汽人沒有好高騖遠,借鑒了適合自己的國外先進技術,選定日本三菱公司第四代車型為藍本,采用邊研究邊生產的方式,開發自己的平頭卡車。
1997年7月,解放第四代9噸平頭柴油車批量投產。第四代解放卡車延用了第三代車型的成熟技術,該車采用德國道依茨發動機;載重量由5噸提升至9噸。同年,解放16噸、30噸“平頭柴”試裝成功,從此解放卡車進入了準重型行列,形成了輕、中、重卡全面發展的格局。
解放J4的駕駛室借鑒了日本三菱寬體平頭駕駛室,除了外觀更大更高以外,燈組、保險杠、登車踏板等很多細節也做了優化。駕駛室造型簡潔,且采用轎車化的全包裹設計;三個分體式座椅一字排開,座椅采用的是航空氣墊式座椅,極大提高駕駛舒適度;駕駛室后方配備一個簡單的臥鋪,國產卡車上設置臥鋪,這在當時可以算是奢侈的配置。
第三代、第四代解放車的底盤都是在第二代解放卡車CA141的底盤基礎設上發展而來,通過加長、加強底盤結構來提高承載能力,這些技術也為解放新一代重卡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解放“四大”深入人心
中國加入WTO后,面對新機遇與新挑戰,解放自主研發體系的成熟不僅令其得以經受住市場的考驗,更令其邁上了新的臺階。為了應對多個地區、多種行業的運輸情況,解放卡車給出了多個專業車型,多元化發展。 除了基本車型以外,還開發出滿足煤炭礦石運輸需求的拉煤王和新拉煤王;適應西北地區風沙環境的西北王;在9噸車型基礎上對動力系統、傳動系統、承載系統、電器系統優化改進后的巨能王、工程王等,全面滿足各行各業用車需求。
2002年7月15日,解放第四代產品J4“四大”加強型卡車下線
為適應21世紀初期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貨運行業對卡車多拉快跑的需求,解放“四大”應運而生。2002年7月15日,解放第四代產品,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解放“四大”加強型系列產品投產。
“四大”指的是“大馬力、大離合、大變速箱、大速比后橋”。具有“四大”特點的解放第四代車型,采用中冷發動機,比如之前西北王、巨能王的發動機最大功率從180-210馬力提升到240-260馬力,百公里油耗降低了10%-15%;“四大”采用了美國伊頓技術離合器總成,摩擦片采用陶瓷材質直徑由350mm增加到430mm,離合器壽命是同類產品的4倍;“四大”變速箱輸入扭矩從之前的735牛·米增加到1078牛·米,還增設了超低速擋,低速動力性明顯增強;并且搭配了著名的“解放457”后橋,后橋承載性能增加到15噸級,制動蹄片增寬到200mm,不僅能拉貨,剎車也給力,更安全。
集“四大”于一身的解放第四代產品面世即頂流,投產后短短幾個月迅速成為國內市場上的熱銷車型,且產品不斷細化,滿足市場多種需求。因此,解放J4從1998年至2004年,連續7年取得了全國銷量第一、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好成績。2002年上半年,一汽解放中重型卡車銷售11.2萬輛,超越世界卡車巨頭奔馳和沃爾沃兩大公司的同期銷量,躍居世界第一位。
2001年7月15日,第300萬輛解放卡車下線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第四代解放卡車,是一汽人自我摸索,借鑒與引進相結合,針對市場不斷創新的成果。從“四大”之后,解放力求自主創新,不管是外觀、底盤還是內飾,都打上了解放標簽。雖然,產品已由單一的中型載貨系列逐漸向重型化結構發展,但一汽人沒有驕傲自滿,面對市場對重型卡車的強大需求,一汽再一次開啟解放車型的結構調整,向自主重卡之路邁出全新一步。
在解放J4系列車型中仍能看到長頭卡車的身影
驗證碼: